平淡的人生好像欠缺了一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又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这种安详宁静的快乐好像有一种让我惊惧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够有变迁——变迁和无法预见的刺激,我是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布满的海滩的。

赋格、复调和geb

我又来激情吹巴赫的彩虹屁了。跳着拉六小无,偶然间听到了bwv 1001 赋格,bwv1001 fuga 米尔斯坦 又被震撼到了(原谅我见识浅薄)。之前听过赋格主要是钢琴的十二平均律,总觉得赋格这种自由奔放的复调形式,不同于卡农,总该是声部越多越好听。钢琴的平均律的赋格确实复杂多变,听罢让人觉得丰富异常,好像脑子里被同时塞进了一堆音符,还没等我完全消化完,下一波又来了,整个人只能被声音裹挟着,放弃思考了。

我总觉得小提琴这样的乐器,并不是非常适合演奏赋格这种音乐形式,难免会有些单调,毕竟四根弦摆在那里,最多也就四个声部了。结果听完bwv1001的赋格,我又跪下了,巴赫真是爸爸!真的是把小提琴这个乐器应用到极致了。

作为米尔斯坦的脑残粉,当然听的还是他的版本。这首赋格给我第一次听到感觉就是多声部居然如此清晰,他的演奏给人感觉就是一种举重若轻的轻松感。并且音符之间的相互缠绕的关系并不让人觉得含糊不清,不得不说斯琴的声音实在太对我胃口,每个音符之间清清楚楚的分割开,但又同时被奏响,好像是有多把提琴同时演奏的感觉。加上米神的演奏,速度挺快,但是听完只觉得爽快。

看到有人评论说赋格比起音乐,更像是某种语言,我觉得比起语言,巴赫的赋格明明就是数学啊。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那本大名鼎鼎的著作《巴赫、爱舍尔、哥德尔--GEB》。愚笨如我,看这本书看到大概十几页就完全看不懂作者在说啥了。作者通过研究赋格音乐,爱舍尔的抽象画中的回旋模式,以及哥德尔在数学中的研究(这里是真没看懂),发现了关于艺术、音乐、数学中的共同之处。

赋格作为一种多声部互相追逐的音乐,在绘画和数学中也都有相似的体现。越来越觉得音乐、绘画、数学的本质或许就是这样的一致,都是在各种复杂精妙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机制。它就像一个真理,并不由谁创造,只等待被发现。

说回复调,不仅听起来复杂,背起来更复杂。看过弹钢琴的人吐槽说背十二平均律感觉像是把脑子切开好几瓣来背还不够用。毕竟在复调音乐中不存在主旋律,每个声部都有各自的发展,这对于只能单线程处理任务的大脑而言还真是个有点艰巨的任务啊。复调的魅力在于你很难完整记录其旋律,就算你聆听了上百次,想要哼出来复调旋律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人只有一张嘴。但是复调给人留下的印象和感受要复杂深刻的多。

赋格这个东西初听的时候会觉得纷乱不堪,但仔细捋清每个声部之后却有种解开绳结的快感。它们乍一听像是杂乱无章缠绕在一起的死结,但仔细寻找各声部,辨别出变化之后就有种找到关键的那根绳子,一拉开,直接解开一切死结的快感。

总而言之赋格听起来,爽!

今天也依旧是巴赫和米神的脑残粉,吹完彩虹屁发现自己还是词汇浅薄乐理知识不够,但饶是我这种门外汉也能欣赏赋格,要是那些专业人士来听更是不知道有多爽快了。想想还有点羡慕他们。

评论 ( 4 )
热度 ( 4 )

© 白桃罐头 | Powered by LOFTER